次頁選項

好運報報祭拜相關常識

為什麼拜拜很重要?
  每個人都曾有過拜拜的經驗,只是你知道我們為什麼要拜拜嗎?為什麼每逢初一十五,逢年過節,家家戶戶都要往廟裡去嗎?常常到廟裡拜拜的人真的是有拜有保佑,會比較好運嗎?然而拜拜的時候又該注意什麼?拜拜的禁忌又有哪些?到底要怎麼拜?如何拜?拜拜才會有效又靈驗?現在就讓我們一起來參透拜拜這門深奧的學問吧!
有燒香有保佑!
  香,自古以來就被視為是可以和神佛溝通的靈物,藉著裊裊煙雲散發的香氣直達天界,讓神明可以循香下凡,聽取人們心中祈求的心願。

  如果常常拜拜就會知道,目前拜拜的香,主要都是以線香為主(線香以竹枝為心,外沾香粉製成,直徑約零點二公分以上),主要有黑、黃、紅三種顏色。黑色以祭拜喪事或鬼神;黃色和紅色則以拜神祭祖及婚慶場合中使用。ㄧ般常用的香大約是二尺以下,二尺以上的香多為寺廟使用。

  通常燃香的時候,多以三香為主,三香代表「尊三清」,也就是道家說的「三清境」─上清、玉清及太清,還有一說是指原始天尊、靈寶天尊、道德天尊;而佛教則是指「佛、法、僧」三寶。

為什麼燃香一定要奇數?
  到廟裡拜拜時,為什麼燃香一定要用奇數呢?這是因為雙數屬陰,而且和「喪」字諧音,只有在辦喪事時以及祭拜陰神時才使用雙數。香點著後要用雙手直立執香,佛教主張要將香頂在額頭上平立,道教以及民間信仰都認為這是以香燒佛,屬於大不敬的行為。佛道的差別由此可以看出。上香的時候必須虔誠恭敬;插香時不論男女一律使用左手(這是因為右手經常處理萬事萬物,較為不潔的緣故)。上香時,必須將香插正,高度要一致。
廟裡拜拜時的順序
  當我們到廟廟拜拜時,會發現香案不只一處。台灣道教以及民間信仰,通常都是先拜外頭的天公爐,再拜主神以及護法神祇。不過還是依照廟堂裡的規定上香較好,最好先詢問廟裡的廟柱或香客拜拜的順序,才不會造成不必要的尷尬。
常見的祭祀用香
常見的祭祀用香大約可以分為以下幾種
大香: 最近常常可在神明慶典廟會中看見比壽香還要大上好幾倍的大香,這類大香直徑如握拳般大,常在慶典中搶盡風頭。
壽香: 是用香粉壓製成壽字型的香,是寺廟神誕或是民間壽誕時專用的香。
盤香或環香: 屬於拜拜中僅次於線香常用的香,必須用香柱頂住環香內環的頭,掛起來時外緣會往下垂呈傘狀,大多放在供桌上,點香時必須由外圍燃起。
排香: 指數枝成排的香,大部分都用於正式祭典中,主祭官上香時用,一般的新婚夫妻祭拜祖先時也是使用排香。

擲筊嘛很通唷
  相信每一個人都有擲筊的經驗。特別是到廟裡拜拜時時,總會看到許多的善男信女,以擲筊的方式向神佛祈求心中的願望能夠獲得實現。不論吉凶禍福,都希望能獲得神明的指點。擲筊已經成為一種和神佛、先人以及無形眾生溝通的方式。只是你瞭解擲筊所代表的意義嗎?

  「筊」是由兩個紅色如彎月的木或竹製品製成,包括正反兩面,外拱內平。外為拱面稱為「陽面」;內為平面稱為「陰面」。擲筊前必須先向神佛、先燃香拜拜,稟明原因,再拿起神桌上的筊,雙手合掌參拜後,把筊投在地上。

  一正一反為「聖筊」,表示神明同意,所以又稱為「筊有杯」

  兩個反面為「怒筊」,表示神明生氣、不同意,所以又稱「筊無杯」,有凶多吉少之意

  兩個陽面(正面)為「笑筊」,表示神佛不清楚你的問題,這時候就必須再詳加稟明自己的姓氏、出生年月日(農曆)、家住何處、想要問的事情,之後再繼續擲筊。

  此外,擲筊時詢問的事情要越清楚簡單越好,這樣神明的指示也會比較清楚、準確。總之,常常拜拜可以讓神明多多保佑,所謂「有拜有保佑」也正是這個意思。所以說,現在就到廟裡走一走,虔誠地拜一拜吧!這樣一定會有好運降臨的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