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頁選項

道慈心語尊重與包容

  人與人相處,最重要的莫過於彼此之間的尊重,尊重就代表包容,表示能包容彼此的優缺點,包容也代表關懷與愛,有了關懷與愛為出發點,彼此才能和諧共融。其實,我們都知道尊重的道理,卻常常忘記要去實踐它。尊重也可以看出一個人的內在修為,不知道尊重別人的人,肯定都以自己的角度看事情,無法接受與自己不同的價值觀與觀點,所以常常會與他人產生對立及衝突。

  每個星期我總會固定一天去上有關道業發展的課程,上課學員並未有所設限,只要對修道有興趣的人都可以報名參加。課程最主要的目的是希望能將道教廣為推廣,同時也幫助希望在道業上更求精進的人。原本大家都為同道中人,有緣共聚ㄧ堂即是緣分,更應該互相努力幫助才是,不過,在上課的過程中,卻也發生同學之間因為程度上的不同或是想要學習的領域不同而有意見;也有因為已上過老師正在教授的課程,而要求老師更換內容,可是卻忘了其他尚未學過的同學的權利;或是在課堂上不斷地詢問問題,佔去太多上課時間,而使同學心生不滿等諸如此類的情況,因此常常在課堂上造成不少的衝突。然而當大家在爭執不休時,其實最難過的莫過於老師了,老師只能尷尬無奈地站在講台上,看著同學間你來我往的爭論,我想大家似乎都忘記了要尊師重道。同時更因為這些在課堂上不時發生的小插曲,也讓我了解了「借事煉心」的道理,並且促使我再一次好好地省思「尊重」的重要。

  我一直在想,修道的本質到底是什麼?難道只是外在知識的增進?只是了解學說理論就足夠?難道不是更該重視內在的修養、修為嗎?佛家強調以慈悲心包容萬事萬物,要尊重每一個獨立的個體,這樣的觀念,不是每位修道者都該奉為圭臬的嗎?「尊重」是待人處世的最基本美德,不論參加哪一個團體,除了懷抱熱忱之外,即使有拒絕或反對團體的意見時也應該委婉以對。所以,如果課堂上的每一位同學都可以設身處地站在對方的角度想一想,懂得尊重他人發言的權利,了解尊師重道的道理,甚至可以體認到,即使已經學過的課程,所謂「溫故知新」,有機會再溫習一次,不也是一種幸運?而發問的同學如果能退讓一步,明白自己不該延誤同學上課的進度,而能夠利用下課時間請教,這樣必定可以避免無謂的爭吵,大家也能夠收穫豐富的上完每一堂課了。

  對人、事、物你可以很認真,也可以很放縱,總之尊重是一種修養,也是修道者的基本功課。能懂得尊重他人的人,才能進一步尊重萬事萬物,也就開始有了愛與包容心,能去包容一切的不完美,所有不同的聲音。當每一個人都能互相尊重,小至團體,大至社會國家,才能和諧共處,共創和平圓滿的人生。

結語:試著不以「我」為出發點,去瞭解對方的立場及看法,「重視他人、輕忽自己」,是學習尊重的第一步。
TOP